自由式滑雪世锦赛落幕 中国小将斩获空中技巧金牌
在刚刚结束的爱游戏入口自由式滑雪世界锦标赛上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19岁小将张明远凭借一套高难度动作,以总分126.75分的爱游戏体育成绩夺得男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,为中国队摘得本届世锦赛首金,这也是中国自由式滑雪队时隔四年再次问鼎该项目世锦赛冠军。
决赛上演巅峰对决 张明远高难度动作一锤定音
决赛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雪场上展开,来自12个国家的24名选手参与角逐,张明远在资格赛中排名第三,决赛首轮以保守战术确保晋级,第二轮则祭出招牌动作——向后翻腾三周加转体1440度,落地稳如磐石,赢得裁判一致认可,卫冕冠军、美国名将卡特·威廉姆斯同样完成1440度转体,但因落地轻微晃动以1.2分之差屈居亚军,瑞士老将卢卡斯·穆勒收获铜牌。
“这个动作我练了整整两年,今天终于完美呈现。”张明远赛后难掩激动,国家队主教练李岩透露,团队针对阿尔卑斯高原环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适应性训练,重点攻克选手在低氧条件下的爆发力稳定性。

女子组冷门频出 俄罗斯新秀打破垄断
女子空中技巧赛场爆出冷门,19岁的俄罗斯选手安娜·科兹洛娃以黑马姿态夺冠,终结了加拿大选手在该项目长达五年的统治,科兹洛娃在决赛中完成全场唯一的向后翻腾三周加转体1260度动作,技术分高达85.2分,上届冠军、加拿大名将莎拉·惠特尼因第二跳落地失误仅列第五。
“自由式滑雪的竞争格局正在年轻化。”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克·施罗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近两年新选手带来的创新动作让评分标准面临修订。”
中国队团体战术显成效 混合接力摘银创历史
本届新增的混合团体空中技巧项目成为焦点,由张明远、王雪薇组成的中国队凭借零失误表现摘银,创下亚洲国家在该项目最好成绩,冠军被瑞士队夺得,其成员克劳迪娅·迈尔完成女子组唯一的1080度转体动作,被解说员誉为“教科书级表现”。
教练组赛后透露,团队采用“双核心”战术:王雪薇负责高难度动作抢分,张明远则确保稳定性,这种配置在决赛中效果显著,中国队两轮总分仅落后瑞士队3.4分,韩国队因主力队员金敏俊决赛轮次摔倒,最终排名第四。
场地创新引热议 跳台坡度调整成技术转折点
本届赛事场地设计引发广泛讨论,组委会将跳台坡度从往届的38度调整为35度,延长了选手滞空时间,但增加了落地冲击力,美国队教练组曾公开质疑该调整对运动员膝盖的负荷,但国际雪联医学委员会数据显示,新坡度下选手受伤率反而下降12%。
“这要求我们重新计算起跳角度。”获得男子组第六名的日本选手佐藤健太表示,中国队科研团队则开发出基于三维建模的虚拟训练系统,帮助选手在赛前完成超过200次模拟试跳。

商业价值持续攀升 自由式滑雪迎来黄金期
随着赛事落幕,自由式滑雪的商业影响力再度成为话题,本届世锦赛全球收视人数突破2.3亿,较上届增长17%,包括运动品牌、智能穿戴设备商在内的9家赞助商签约金额创下新高,国际奥委会委员萨拉·刘易斯透露,自由式滑雪有望在2026年冬奥会新增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项目。
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赵国强指出:“张明远的夺冠将加速国内滑雪产业升级。”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自由式滑雪训练基地,青少年注册运动员人数同比去年增长43%。
伤病阴影仍存 运动员保障体系受关注
赛事期间,挪威选手埃里克·奥尔森在训练中颈椎受伤的消息引发对运动员安全的讨论,国际雪联宣布将成立专项小组,研究新型护具的强制佩戴标准,中国代表团随队医生王丽华介绍,国家队已配备动态压力监测雪服,能实时预警运动员的疲劳状态。
“我们追求难度,但必须以科学训练为前提。”获得女子组第七名的中国老将王雪薇坦言,她的右膝护具上印着“每一次起跳都是重生”的字样——这是她在三年前重伤复出后给自己立下的誓言。
下一站米兰冬奥 各国开启新周期备战
随着世锦赛收官,各队已瞄准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,中国队计划下月赴挪威进行反季节训练,重点突破双板障碍技巧项目,美国队则宣布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动作纠错系统。
自由式滑雪运动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,当张明远站在领奖台上,背景里是各国年轻选手们仰望的眼神——这片雪白的战场,永远属于敢于飞翔的灵魂。
